首页 > 安博体育官网网址 > 拉链
城市管理有温度 城市更有烟火气 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时间: 2023-12-21 14:09:10 |   作者: 拉链
商品种类参考图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鞋子坏了、衣服破了、钥匙丢了等情况,“小修小补”等生活服务必不可少。跟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更新,这些曾经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摊一度销声匿迹,但人们对这些服务的需求一直都在。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一段“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的发言引发关注。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试点基础上,全方面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

  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又提供了就业,更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让城市更有烟火气。朝着这一目标,金华开发区也在不断迈进。

  在苏孟乡文和街与龙川路交叉口,有一间爱心服务驿站,志愿者陈美珍几乎天天都会在这里值班,为有需要的居民缝补衣物。

  “我这件衣服的口袋刮破了,能不能帮忙补一下?”“可以,稍等一下,很快就好了。”在附近工地工作的汪佳华前来求助。接过需要缝补的衣服,陈美珍打开缝纫机进行仔细缝补,她手脚麻利,不到5分钟就补好了。

  “补得特别好,很满意。”汪佳华高兴地说,“前几天衣服不小心被刮破了,到处找缝补店,今天路过这里,看到能免费缝补衣服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这么快就补好了。”

  陈美珍和丈夫都是幸福家人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去年该组织接手了和悦社区的这间爱心服务驿站,每天上午都会安排志愿者值班,并定期开展反诈宣传等公益活动。考虑到驿站附近都是居民区,也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有缝缝补补的需求。陈美珍以前开过服装店、办过服装厂,拥有一手缝补的好手艺,家里还有一台闲置的缝纫机,于是便萌生了免费为附近居民缝补衣服的想法。

  说干就干,在丈夫和幸福家人公益组织的支持下,2月底,陈美珍搬来了家里闲置的缝纫机,开始免费为附近居民缝补衣裳。拉链坏了、裤脚长了、衣服脱线了……在陈美珍的巧手下,不用几分钟就补好了。

  “有时候为了修一条拉链,居民要跑到工商城去。现在有了免费缝补,大家方便了不少。”陈美珍和记者说,“营业”近一个月来,爱心服务驿站为大家提供了诸多便利,最多时一上午有20多位居民前来。

  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也在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水平,依托共建单位、热心居民、党员等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定期提供免费缝补、理发、义诊等便民服务。原先南苑社区文化中心的爱心缝补站就是由社区居民免费捐赠缝纫机、热心志愿者义务缝补建立的,来缝补的居民络绎不绝。

  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开发区各社区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小修小补”往往隐于城市的角落,一个摊位、一把遮阳伞,早出晚归,形成了独特的“小修小补”经济。但对于一座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城市来说,这类小摊也存在脏乱差、占道经营等问题。

  现代文明城市既需要“面子”,也需要“里子”。在2020年8月,依据上级统一部署,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着手对开发区范围内现存的便民服务点进行排查,考虑所在位置和人流等因素,对其进行了升级优化、规范管理,相关从业人员可填报资料做申请,实行免租金政策。

  和悦社区爱心服务驿站的对面就是修车师傅王子云的便民服务点。这个服务点规模并不大,只有几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补胎、换电瓶、打气,样样都能做。“修得较多的是老年人的代步车,学生的自行车,修补费用视活多少而定,打气、紧紧刹车这些不添配件的活就不收费了。”王子云说。

  江南街道南苑路与高畈街交叉口的便民服务点则合二为一,一边是方奶奶和王爷爷夫妻俩的修鞋店,并顺带销售一些鞋垫,另一边是童伟春的修车、配钥匙店,周边居民要补鞋、修车就找他们。

  “以前我们是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现在在固定服务点就可以做生意,也没有租金压力。”王子云算了一笔账,像他这样的修补摊都是小本生意,收费不算高,勉强可以维持温饱,而租一家店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数万元,成本很高,对他来说并不划算。

  目前,开发区共有11个优化点位,分布在不同的街巷,为周边居民带去便利。同时,执法队员也多次前往各服务点,了解从业人员经营情况及使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对服务点进行规范管理,要求从业人员保持卫生整洁,合理、规范经营。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出,几家店主普遍都反映,如今生意不好做。他们都是做“小修小补”生意的“老把式”,以前在另外的地方“摆摊”,积累了一大批老客户,这一搬迁对原先的老客户来说并不方便。王子云以前一直在金磐路上“摆摊”修车,现在的便民服务点附近有小区、有学校,老年人和学生群体成了他的主要客户,当然也有老客户特地跑来找他。

  童伟春所在的高畈街以前是热闹的煲庄一条街,周边都是城中村,人群密集,对于“小修小补”的需求量很大。不过,随着城市的规划整治,双溪西路即将拆迁,如今客流量减少,生意相比以前也冷清了许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很多生活用品在迭代升级,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转变。“有的居民一双鞋可能穿一两年就扔掉了,也不用修补;有的居民家使用的是指纹锁等密码锁,不再需要配钥匙;电瓶车更新换代后,有的居民更希望找销售门店进行售后保障。”童伟春说。

  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但没了也不行,需要将修补摊和潜在客户进行精准匹配,比如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网络接单、网上预约等,让市民更方便地找寻“小修小补”服务。不过童伟春和记者说,这样的形式也并不完全靠谱,他的朋友就曾遭遇过网络刷单,支付给平台一笔费用后,也并未获得多少真实订单。

  要让“小修小补”步入正轨,还需要相关城市管理者进一步升级服务保障。比如,将“小修小补”融入城市的更新发展中,进行科学统筹、合理地布局;适当简化审批程序,提供对应的优惠政策,帮助更多残疾、困难群众就业;加强日常管理维护,让其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发挥各级网格塔群优势,实现需求与服务更精准的匹配;利用社会服务资源,实现“一圈一策”,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总而言之,要在做好城市建设“大文章”的同时,让经营者更安心、放心,居民生活更舒适、便捷,城市更友好、包容。

上一篇:扶贫车间就在家门口顾家赚钱两不误

下一篇:小区里的温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