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博体育官网网址 > 纽扣与按扣
【中华文化】单霁翔: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时间: 2024-02-08 04:13:29 |   作者: 纽扣与按扣
商品种类参考图

  单霁翔,江苏江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工学博士。历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研究院名誉院长等。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推动故宫扩大开放、提升展陈水平、推出故宫文创产品,让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故宫焕发出新的生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网红”院长。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必须让文化遗产资源有尊严地活起来、传下去

  ·我们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但是也要善于讲好故事,才能有文化的力量,才会有话语权

  ·迄今为止,中国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已有57处之多。其实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申报,都是在保护之外讲好文化故事的探索

  ·我们要尊古却不复古,要有新的创造运用于今天的生活,这是我们今天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理念

  在中国文博界,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是有名的“网红”级人物。在出任故宫“守门人”期间,他力主扩大开放、提升展陈水平、打造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的手笔让故宫火出了新高度。事实上,单霁翔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化遗产专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到日本留学时,他就已开始从事历史性城市与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出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之后,更是全身心扑在了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的工作上。

  从故宫博物院院长职位上退下来以后,单霁翔依然不得闲。他参与策划并录制《万里走单骑》、录制《博物馆之城》《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等节目,受邀在各种论坛上演讲文化遗产保护,每天坚持写作并汇成书籍出版,带领大家探索民间传统文化……这位慈眉善目且一直步履匆匆、语音铿锵的长者表示,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必须让文化遗产资源有尊严地活起来、传下去。

  2023年10月,单霁翔再一次来到四川。此次四川行,他是应邀参加2023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人才峰荟,并进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主题演讲。现场,单霁翔风趣地调侃:“以前《四川日报》用《单霁翔又来了》的标题,来形容我经常到四川出差。今天,单霁翔的确又来了……”单霁翔的人生轨迹,似乎注定与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

  他祖籍江苏江宁,在沈阳出生,3个月大的时候随工作调动的父母到了北京,那时候开始辗转居住于北京不同的四合院,“所以我比较熟悉这种接地气、望星空的院落建筑。”从小到大,单霁翔没少去参观文化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颐和园、天坛,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热爱文化遗产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

  北京,六朝古都。800多年的建都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经济快速的提升的时代,如何留存珍贵的文化遗产?1994年,单霁翔出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当时,“故宫周边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和城墙中间,居然有400多户居民、20多个单位挤在那片狭长的地带上。他们向筒子河排放污水的管道共有465条,河水的水质是劣Ⅴ类。”面对这种情形,北京开始了故宫筒子河的整治。经过多年努力,筒子河沉积多年的淤泥被清除干净,故宫渐渐换上了“碧玉丝带”。

  那些年,北京市文物局相继开展了圆明园遗址内住户和单位搬迁、明北京城墙遗址环境整改治理等保护整治规划,让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遗产慢慢的变有尊严。

  作为专业的注册城市规划师、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老北京”,单霁翔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北京的古老建筑。2000年,单霁翔担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一些大体量的建筑侵入北京中轴线和故宫的核心景观中。“因为那时北京要准备2008年奥运会,很多工程在上马,整个北京就是一个大工地。”单霁翔履新后,北京在规划上便采取了两项措施:把可能会产生大体量建筑群的项目转移到四环,在北京中轴线两侧以及故宫、天坛等世界遗产的周边划下建设控制地带。这项措施不仅保留了二三十片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区,保护了以北京胡同、四合院为主的历史地段,还让当下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成为可能。单霁翔欣慰地表示,“从北京的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的中轴线百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还基本完整,两侧大面积平缓开阔的对称格局以及景山这样统领天际线的高点依然还在。”

  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的单霁翔,没想到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给“世界最大的四合院”故宫做“守门人”。

  2012年,单霁翔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去之前,我知道这里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宝库,还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座博物馆。然而当了故宫的员工以后,才发现这个门真的不好看。”

  当时的情形,单霁翔至今仍历历在目。“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顶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宫殿建筑群,可大部分区域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人们进不去;说藏品多,可99%的藏品锁在库房里;说观众多,可人们进了故宫,大多数人都是跟着导游的小旗子目不转睛向前走,不到两小时就逛完了。”每天,单霁翔看着观众离去的背影,“觉得很不是滋味。”他开始思索,故宫这样伟大的文化遗产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来我在想,我们真的不缺资源,缺的是人文关怀。我们的工作不能以自己管理方便为中心,而是一定要服务于观众、以老百姓的方便为中心。”

  一场为时3年的故宫环境大整治由此开始。他们第一步清理了故宫未开放空间里散落堆积了几十年的文物,把它们一一清理修复;把曾经因为开放展陈需要卸下来的门窗修复好,专门放到古建筑馆陈列;把将近200间房子里堆着的樟木箱、紫檀箱等文物修复后,专门建立仓储库房保管。甚至对散落在房间炕上的被子、褥子、毯子等古人用过的东西进行除菌、织补,专门兴建织绣库房单独保管。

  作为故宫“守门人”,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北京布鞋,用5个月时间走遍了故宫所有房间,要求把它们全部清扫干净。3年以后,故宫9371个房间全部清理了出来,达到了扩大开放的标准;1200栋故宫古建筑上没有一根杂草;内金水河上的上百条管道经过整改全部埋到了地下。此外,故宫还开始去商业化。单霁翔认为,“人们到故宫是看古建筑群,不是买东西逛市场。”所以太和门、乾清门等卖东西的地方全部拆除。今天人们走在故宫博物院的中轴线上,看不到任何一处商业建筑。几十年来,故宫博物院积累了135栋临时建筑,在单霁翔的努力下,于2016年10月全部拆完。

  尤其关键的是,单霁翔还要求把故宫收藏的上万件不同时期的雕塑进行了修复,专门把慈宁宫改造为雕塑馆进行陈列,让文物有尊严地展示出来。而在此之前,周总理特批给故宫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裹着海绵倒放在库房的台阶底下,高达3米多的北齐雕塑被放在了南城墙的墙根,更多雕塑直接一排排在库房“睡大觉”……

  “我们在环境整改治理以前喊出过一个口号,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紫禁城是1420年明代永乐皇帝建成的,2020年就是600岁生日。我们有一组数据:2014年故宫的开放面积第一次突破50%、达到52%,2016年达到76%。经过我们的各种努力,故宫受到了慢慢的变多观众的喜爱。所以说我们没食言,我们做到了!”

  在单霁翔的人生经历中,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时指导四川文化遗产灾后重建同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单霁翔30多次带队前往灾区,领导和指挥灾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气势恢宏的二王庙到古朴沧桑的藏羌村寨,众多文物古迹在灾后修复中重获新生。四川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被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认为“开创了全世界灾后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

  在单霁翔看来,地震灾区有很多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受到根本性破坏,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遗憾。灾后重建,既要重建物质家园,也要重建精神家园。2008年5月19日,单霁翔前往地震灾区考察灾情,带头穿过倒塌的二王庙古建筑群,爬上损毁严重的窦圌山云岩寺。他说只有深入到文物受损最严重的地区,才能对受损文化遗产了如指掌,也因此对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感受最深。

  曾经受损严重的都江堰、青城山古建筑群,如今重新迎来了如织游客;藏羌碉楼和村寨原址原样重建,老百姓居住在传统建筑中享受着现代生活,民族村落文化景观得以鲜活延续。尤其是都江堰古建筑群的及时、科学、高质量修复,对恢复城市功能、促进都江堰市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振奋灾区民众重建家园的信心、支撑旅游业和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等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回忆当年深入灾区,单霁翔云淡风轻,说“忙碌了一天,吃一碗3块钱的豆腐脑时最幸福”。

  写书。很难让人相信,单霁翔退休后的这几年,已经写了18本书。“现在我坚持一上飞机火车就写作,在家里闲暇时更要坚持动笔。每天写上千字,两三个月就形成一本书,希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2022年,单霁翔的新书《故宫的声音》出版。为了让书籍也活起来,他花了7天朗读了全书,然后在书籍封皮上加了一个二维码。哪怕不买书,只要一扫二维码,就能听到书的全部内容。“可能这个决定出版社不一定高兴,但我们不就为了讲好文物的故事嘛。”他轻松一笑。

  参加综艺娱乐节目。这得益于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在网络上的突然爆火,让他发现了如何在古老的文化遗产和年轻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央视《国家宝藏》拍摄,他亲自推荐除了故宫以外的8家博物馆,说服他们试水综艺;《万里走单骑》更是亲自参与策划,并随节目组奔走于全国各地,通过行走、交流的方式讲好文化遗产的故事,让人们能感受到遗产保护的意义。

  这样马不停蹄的生活累不累?在单霁翔看来,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一种放松。择一事,终一生,自有乐趣在其中。

  作为资深的文化遗产专家,单霁翔来川的大多数时间不能离开分享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活化利用的经验。2023年10月四川都江堰之行,他以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身份和包括川观新闻在内的媒体分享了青城山-都江堰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活化利用的新思考,也对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表示了乐观预期。他强调要讲好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才能收获文化的力量,对内惠及公众,对外拥有话语权。

  2020年9月,“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暨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在山西举行。当时有一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很骄傲地说他们国家有5000年文明,比中国早了2000年。听了他的致辞我真的很遗憾。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国际论坛上总有一些国际人士甚至包括我们中国的学者在说中华文明只有3000多年历史。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已经实证了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中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一就是浙江良渚遗址。良渚遗址不仅发现了城墙、宫殿区、高等级墓葬等,还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水坝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改写了世界的水利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毫无争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次会议上,我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表明中华文明早已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活动结束以后,这位大使向我表示了感谢,解释自己线多年文明的国家。我告诉他我们都拥有5000多年文明,但也存在不同:我们的祖国的文明从未中断过!我觉得他应该听懂了我的意思。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我们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但是也要善于讲好故事,才能有文化的力量,才会有话语权。

  迄今为止,中国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已有57处之多。其实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申报,都是在保护之外讲好文化故事的探索。

  山西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有20多处地点都需要整治。最核心的台怀镇,上千个酒馆、洗脚屋等店铺把古建筑群围得水泄不通。后来我们和当地达成共识,所有的旅游设施退后5公里。一年以后深山古刹的意境回来了,后来五台山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

  另一个例子是嵩山。很多人只知道嵩山少林寺,其实嵩山还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那里有很多处精美汉阙,还有漂亮的嵩岳寺塔。除此以外还有元代郭守敬进行天文观测的观星台,郭守敬当时测定一年有365.2425天,比西方早了300多年。此外,嵩山还有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正是我们梳理出了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遗产,才能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所以说,讲好文物、文化遗产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是我们每个文化遗产工作者的责任。像《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第一次把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讲给了大家。这些故事非常生动,所以才引起观众兴趣。《国家宝藏》第一次把博物馆的专家和文物工作者请到了综艺娱乐节目,把曾经好像离公众很远的博物馆推向了人们的真实的生活。我们还拍了《万里走单骑》,每个星期走一处世界遗产,把世界遗产背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行走、交流、参与的方式来讲好遗产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原来中国的文化遗产如此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让人们感受到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联合申遗,我认为已经具备了相关条件。三星堆和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拥有独特的气质,并且历史悠远长久,这些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此外三星堆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态度也令人敬佩,无论是持之以恒对一、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进行的修复,还是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时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同步进行的科学理念,在业内都有目共睹。

  我还注意到三星堆除了祭祀区发掘,对三星堆城内其他区域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也在持续进行,相信未来还会不断有惊喜发现。即使以现有的发现和展陈,也已经足以支撑它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当然,世界遗产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私有的,它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还要站在整个世界的角度去和世界上其他同时期的文明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古蜀文明的突出普遍价值。我们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展示和利用,让更多的民众因为遗产保护而受益。

  以已经变成全球文化遗产的青城山-都江堰为例,在未来的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上,应该意识到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利用,还要把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完整、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像都江堰这种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不仅要把它修得漂亮结实,还要最大限度保留文化遗产的历代信息。这样才有故事,才有值得人们去传承的内容。

  要做到活态传承,我们的青城山-都江堰就不应该只是一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旅游景点,它更应该是一座活态博物馆。无论是古建筑群还是文物藏品,都应该展示出它们的魅力。

  这些努力,可以是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旅融合让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都江堰每年的岁修也是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范例。未来还能够最终靠研学、青少年教育等各种方式让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都江堰世界遗产的价值能获得更广泛的尊重,也让当下的人们能从中学到更多古人的智慧。

  比如,让各位明白都江堰水利工程智慧在啥地方,让各位明白并不只是李冰父子修了都江堰就能一直造福人类,而是我们的历代先贤和一代又一代水利及文物工作者的精心呵护和维修,才能使它永葆健康。

  当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我们该让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从这一个方面来看,我们该加大文化传播,加大社会公众与文化遗产的对接和共享,以便更多人能够投身文化遗产保护行列。

  文化遗产跟任何一个人都有密切关系,只不过我们要尊古却不复古,要有新的创造运用于今天的生活,这是我们今天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理念。各位明白潮州有一种叫潮绣的技艺,它的针法技术非常高超。这种技艺今天被医学应用于血管的间断缝合针法。用这种针法缝合的血管,内壁非常平滑,不透水不透气。另一个例子,古代制作青铜器的技艺之一是失蜡法,现在已经应用于我们的国产大飞机。我们攻克了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应用于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部件的生产。这些都算是把文化遗产运用于生活的例子。

  此外还有考古遗址公园,很多学者觉得考古遗址是做研究的地方,不应和公园混为一谈。实际上这些年我们通过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把殷墟、三星堆、金沙等遗址作为公园来保护,人类能走进去观赏它,最终就会热爱它、尊重它、保护它。其中有一个代表是良渚遗址。我们10多年前去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个浙江普通农村的景象,遗址上有废品回收站、有乡镇企业。最重要的莫角山宫殿建筑群上,还有企业的水塔。此外,大型的印刷厂占据了遗址很大面积,持续不断的增加的农民住宅大量建在遗址上。但是现在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后,慢慢的变成了人与自然共生的一个文化景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进入遗址公园,人们通过数字技术了解5000年前人类如何生存,学习古人怎么制作玉器、盖房子,秋天的时候还能参加水稻的收割。这些都是文化遗产越来越有尊严的体现,它们已经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博物馆这种收藏文化遗产的机构,和人们的生活同样紧密关联。我一直认为博物馆就应该是人们学习的一个大课堂。20多年前我到欧美的博物馆时,非常羡慕他们的一点就是博物馆里总有同学在上课。所以,后来故宫博物院专门成立了故宫学院,面向社会公众传播中华文化。我们在全国10个城市建立了10个故宫学院的分院,大量教育活动深入社区。故宫知识课堂每次开班都爆满,孩子们在这里面串朝珠、绘龙袍、画盘子、做堆绣、做剪彩、包粽子、做拓片。相信这些在博物馆里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是对我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有认知有感情的一代。

  单霁翔来过四川多次,有幸听过他的几次讲座、对他进行过几次采访,也常常听四川文博圈中人讲起他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时令人肃然起敬的过往。直观印象中他是学者,更是一位务实和接地气的实干者。

  因为务实,他当年坚持深入地震灾区查看文物灾情,最后推动制定出了灾后文物修复的科学方案;因为务实,他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走遍故宫所有房间,最终决定扩大开放、活跃展陈。因为接地气,他经常接受记者正常采访,顺便为故宫打一波广告,成为故宫最佳义务代言人;因为接地气,他出书、参加综艺娱乐节目和各种学术论坛,打破了文博圈曾经给人高冷的传统印象,让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声音传得越来越远。“文化遗产保护不只是文物工作者的职责。”记者十分赞同单霁翔的这个观点。文化遗产也不只是被圈禁起来的遗产,而应该广泛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拥有享受文化遗产的权利。只有以各种方式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热爱,才会有更多人承担起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凝结了祖先智慧的文化遗产也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上一篇:又降温了!这些羽绒、大衣穿搭都超美观!

下一篇:从“科技e贷”到“连信e贷”农行大连旅顺支行助力普惠金融开展脚步不断